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從2015年往回推10年,這一段時間中,全美國成長最快的科技樞紐無疑是紐約。衡量創業社群的蓬勃程度,紐約緊追在矽谷之後,全美排名第二。不少科技媒體多次報導比較「矽谷vs.紐約──你該在哪裡創業」這樣的題目,業界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創投出來針對這個問題評論的人,更是所在多有。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片來源:Ed Yourdon)
根據紐約政府的數據,目前在紐約總共有5,993個創業隊伍、71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或是加速器,針對建築、時尚、人機互動等領域招攬團隊。而這些人可能散落在大紐約地區162個不同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以每個月300∼500美元的租金,租到一個符合創業初期需求的辦公室。當他們需要募資時,活躍於大紐約地區的投資機構總共有159間,從非常天才型的天使投資人,到大型成熟的金融機構都有,產業鏈緊密而完整。紐約公共政策組織研究中心發表的數字指出,自2007年起,紐約的創業資本成交量每年都會上升30%,反觀其他地區,包括矽谷都在下降。

展現新的科技樞紐姿態

在創業社群方面,創業者需要跟其他創業者交流互動,單單2014年12月,紐約地區科技型的創業聚會Mixer或Meet up,中型等級以上就有398場。甚至連學界資源也大力灌注進來,大紐約地區從最北邊的康乃爾,到紐約市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NYU、Pratt等學校,都有自己輔導創業的實驗室或學程。
這些統計數字在10年間飛快地成長,對科技界來說是非常獨特的。當全世界都在想辦法分析矽谷文化,甚至複製矽谷文化時,美國的另外一岸──紐約,這個金融、文化、時尚、媒體重鎮,卻正以一個嶄新的科技樞紐姿態崛起。
當我們考慮創業地點的時候,會從哪些面向評估?一般來說,創業地點這件事,跟城市和市場屬性非常有關。對創業者來說,這個城市有沒有足夠的投資者?業界的發展空間大嗎?潛在客戶在哪?周邊行業能發揮綜效嗎?容不容易雇到頂尖的人才?這些都是關鍵的因素。
這10年來的紐約,不僅滿足了這些條件,它還有一個矽谷沒有的特質,那就是年輕的不夜城文化,集合藝文、潮流、雅痞、流行和娛樂刺激於一體。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認為,如果一天至少都要在自己的創業項目上,投入12小時以上的工作時數,那麼僅剩不多的休閒時間,希望能夠讓自己徹底地放鬆,接觸多元化的社交圈,而這可以化約為「生活品質」的一部分。
從矽谷搬來紐約的創業隊伍就說,在矽谷會接觸到頂尖的工程師,但也只有頂尖的工程師而已,講的話、關心的事重複性非常高。但在紐約每天都有600萬人口進出,各行各業都能接觸得到,接觸到的客戶類型也多,才容易發展出貼近市場的思維。他們表示,如果想要打造一個天馬行空的計畫、大膽誇張的前瞻展品,可以在矽谷專心地打造;但是如果想要有人性化的設計思維、貼近市場、打造解決市場問題的產品,那麼應該在紐約。
另外一個思考的方向是,科技界最流行的一句話是:10年之內,所有的公司都會變成科技公司。這意思是,接下來無論是什麼產業,在營銷手法、數據分析、App應用等各方面,都會需要工程師的專才和科技力量的幫忙。科技產業的架構已經從製造、工程密集的框架,漸漸地轉變成活潑的軟體應用和消費產品整合。

文化生活的吸引力

從這點來看,紐約長年都是金融、時尚、廣告媒體、百貨、餐飲含旅遊的中心,這代表新創產品會在這幾個領域出現爆炸性成長:金融線上交易平台、線上購物(服飾、家居生活、美妝、時尚配件、奢侈品)、新媒體、飲品與餐飲管理等。許多創業者由於與媒體、廣告和時尚產業近在咫尺而得益不少,這就是紐約的吸引力。
有些人會擔心在紐約生活,租金開銷太高。其實在舊金山地區,房價和房租都已經超越紐約,還引起當地人抗議,反觀在布魯克林地區或是羅斯福島,房租相對便宜,出名的新創企業也已經把總部設置在這邊,包括古董購物拍賣網佔Etsy、顛覆教學流程的Amplify、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另外,也可以觀察到,從西岸紅遍全球的企業,包括Facebook、Google、LinkedIn、Pinterest、Dropbox和Twitter,在東岸最大的辦公室也設在紐約,這帶進最好的工程師、設計師和產品經理,這些人力資源也回饋到紐約的創業社群當中。
紐約做為一個創業集散地尚在努力,還沒達到的目標,就是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像是蘋果或Google這樣的全球巨型科技龍頭,是在紐約孕育誕生的。一旦有了先例,世界上的創業隊伍很有可能將會爭先恐後地搬來紐約。在幾年前,或許他們覺得除了西進尋夢之外,別無他法。如今紐約的吸引力,足以讓全世界的創業者收拾行囊向東轉移。
人口: 833萬(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主要產業:金融業(掌控了全球40%的金融資金)、媒體業、娛樂業
代表企業:電信公司Verizon、摩根大通、花旗集團

原文: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962

文章分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