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顯示具有 網路行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行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一般人只知道在藍框內貼上原網址,按下ENTER就能得到縮短的網址。


許多人都會用谷哥提供的https://goo.gl/服務來縮短網址,但你知道它除了縮網址還可以提供很多資訊嗎?例如網址的點擊率、點擊率來源等,都都可以幫助做網路行銷的人分析自己的目標觀眾屬性,快來看看它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功能吧!


 (李佩珊/綜合報導)



其實按下Detail後,還可以得到點擊數的分布曲線,可用日、周或是月來檢視。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對任何一個傳統的行銷人來說,聽到只有40塊台幣打廣告大概會噗哧一笑,但是Dropbox這個你我都不陌生的雲端儲存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的公司做到了。在短短7年內他們用40塊台幣的行銷成本賺到10億用戶,而且默默擴大成為今日價值40億的公司。不用大家最愛的PPC、SEO和Google橫幅廣告,成長駭客(Growth Hack)就是Dropbox的流量成長絕招。

有別於傳統的行銷企圖「買」到消費者的心,Dropbox利用成長駭客的方法把流量﹑會員數和營收的成長率奉為鐵律,以數據分析、技術手段、資料科學為基礎,不斷的去印證可以增加流量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創造出讓使用者怎麼樣都「戒不掉」的服務。



究竟Dropbox究竟如何實際運用Growth Hacking和區區40塊台幣成本在血腥的雲端市場站穩的?


4招7年內使用者成長3900%

根據統計,Dropbox至今有9億用戶,每天有10億個檔案被存在Dropbox上,7年內使用者的成長率達到3900%。這對雲端儲存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的公司來說是少有的佳績,以下的4個是Dropbox流量成長的魔法:

絕招一﹑傳達用戶直白有趣的產品故事

一般企業會很自然的把最新消息或是產品型錄放在首頁,導致傳達給使用者的訊息雜亂無章。Dropbox則是反其道而行,只在頁面上置入影片和註冊處,用2分鐘的搞笑影片把Dropbox比喻成大家都想要隨身攜帶的魔法口袋,可以隨時隨地上傳檔案,也不用怕給老闆做簡報時忘記帶USB。Dropbox利用有趣的產品故事和簡潔的首頁,成功的得到用戶的注意力,創出在一個晚上就增加了70,000名使用者的佳績。

絕招二﹑用API提升用戶體驗

為了解決過去使用者攜帶USB的不便,Dropbox的線上雲端服務讓用戶可以在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等各種平台取用相同的設定、資料和存檔。用戶無時無刻在其中一個平台更動資料時,可以即時同步到其他裝置上,跨裝置的同步功能也免去檔案流失的困擾。除此之外,Dropbox標榜沒有惱人廣告﹑免註冊再下載﹑免長時等待,非Dropbox用戶甚至也可以透過用戶傳送的連結下載﹑編輯﹑上傳檔案。大部分的用戶體驗過Dropbox後都成為死忠鐵粉,至今Dropbox在iTunes和Google Play 的APP下載排行榜上都還在前50名。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Facebook宣布新的動態消息演算機制,「文章瀏覽時間」將納入貼文排名機制,用以推測使用者感興趣的文章類型,希望大家願意花更多時間「黏」在Facebook上。

「透過這次改變,我們可以依據閱讀文章時間的長短,來推測你對哪些文章更感興趣,因此你也將更容易看到你感興趣的內容。」Facebook發言人表示。
閱讀時間比按讚更可反映興趣

這次更新來自於Facebook的「動態消息品質計畫」(Feed Quality Program),希望貼文可更貼近使用者喜好。此計畫詢問上千位用戶是否喜歡出現在他們動態時報上的貼文,並依據調查結果改善演算法。Facebook從這項調查發現,過去用來計算貼文排名的「讚」、「留言」和「分享」,並不足以代表哪些文章對使用者更有意義。例如,大家不喜歡對嚴肅新聞或朋友的悲傷消息按讚或留言。


圖片來源:Facebook Newsroom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當你打開智慧型手機上的新聞App,點進去先看到的不是新聞,而是一個平面廣告或是一個廣告影片,這時你直覺反射動作是按廣告上的「X」關掉廣告。

你不想看這些廣告並不是你的錯,而是刊播廣告的廣告主,對刊登在手機上的廣告效果並不清楚,只是將報紙上或電視上播的廣告影片拿到手機上刊播,對於手機消費者有沒有看廣告內容,或記住品牌,甚或產生購買慾望,他們並不瞭解,因為沒有任何科學化研究,能偵測消費者看手機廣告時的反應。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Facebook產品經理 Anaid Gomez-Ortigoza 今天在Facebook媒體部落格上公布,推出新版的影片衡量指標,讓粉絲專頁管理員們能透過粉絲頁洞察報告,更簡單、更精確地掌握影片的人氣動向。

現在許多公司團體和名人都在Facebook上成立了專頁,粉絲專頁管理現在也成為數位行銷工作的一環。專頁管理員的「粉絲專頁洞察報告」功能中,呈現了專頁的各項衡量指標,例如:每天按讚數、來源、瀏覽次數、貼文類型及互動人數、粉絲的性別、年齡、地理分布等等。管理員可利用這些數據追蹤專頁營運情況、調整貼文管理策略,以鎖定目標觀眾、吸引更多人氣,達到最佳行銷效果。這次的更新是針對粉絲專頁洞察報告的影片人氣衡量指標。

根據 Gomez-Ortigoza 發佈的文章,新版介面主要有下列幾項功能:

1. 觀看時間(新功能):可以查看影片的總觀看分鐘數。
2. 影片點閱人數
3. 影片點閱次數
4. 觀看十秒以上的人次(新功能):不足十秒的影片,以看完片長 97% 以上者計算。
5. 平均完成率:可以知道觀眾平均看這部影片看多久。
6. 聲音開/關(新功能):可分別查看開聲音和沒開聲音的用戶觀看情況。
7. 自然/付費發佈:可分別查看影片透過自然發佈或付費發佈的觀看情況。


圖說:舊版影片衡量指標介面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網拍是很多學生、上班族創業第一步,若現在還用平面照片呈現就「遜掉」了;Yahoo奇摩拍賣網站自9月開放影片上傳後,短短1個多月,湧入13萬支賣家自製的影片,不僅瀏覽量增加10倍,也讓交易成效顯著增加,賣家驚嘆「太神奇了」。

根據Yahoo最新統計顯示,拍賣最常使用影片來呈現商品特色的是銷售行車記錄器的賣家,其次是居家園藝、手機配件、運動休閒以及家電影音視聽等,多是單價較高的商品,與平面拍照最大不同是影片可以360度呈現,並連貫性步驟介紹使用方法,當買家確定「這就是我要的」,下單購買的比例就會大增。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最近在Facebook接收到朋友申請時請多留意,因為很有可能向你發送訊息的對象是詐騙集團假冒的複製人帳號。(圖/翻攝Facebook)
最近在Facebook接收到朋友申請時請多留意,因為很有可能向你發送訊息的對象是詐騙集團假冒的複製人帳號。(圖/翻攝Facebook)

近日有不少Facebook用戶發現,已經加了好友的朋友,又寄送了朋友邀請給你!如果你最近正好有此經歷,請提高警覺!因為這很可能是詐騙集團利用山寨帳號企圖行騙的第一步!

如果你沒有習慣向非Facebook好友名單隱藏你的朋友清單的話,請小心囉!因為近日頻繁傳出詐騙集團利用新創臉書帳號,然後以空白大頭貼的方式,廣加朋友;更有甚者,巧妙將受害者的大頭貼、相關資料等完整複製,自創「複製人」帳號,再傳送朋友邀請給該帳號的朋友清單,讓受害者的朋友誤認這是好友的另一個臉書帳號,不疑有他的通過申請,因此掉入詐騙集團的陷阱。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Facebook宣布Facebook的廣告主正式超過300萬個。資料照片

臉書宣布facebook的廣告主正式超過300萬個,短短1年間成長50%,而其中多數為中小企業;300萬廣告主中的70%來自美國以外市場。超過5000萬個中小企業使用facebook免費的粉絲專頁,以追求成長。

facebook是中小企業掌握新行動商機的橋樑,幫助中小企業隨時、隨地向顧客溝通。超過10億的facebook用戶至少與一個企業專頁連結。在台灣,80%的facebook用戶至少與一個中小企業專頁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news/3-million-advertisers-tw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Google今天(1/27)揭曉 2015 年台灣用戶的品牌搜尋行為與 YouTube 影音廣告觀看喜好,在消費食品通路排行上,前十名幾乎都被速食通路攻佔,而 YouTube 影音廣告方面,則是持續主打 KUSO、萌、親情牌。展望2016年,Google亦提供五大行銷建議,建議品牌主透過了解消費者的網路使用行為和喜好,掌握跨螢趨勢,建立更有效的溝通。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google ctr
根據 Adobe Digital Index 的第四季 Digital Advertising Benchmark 報告,Google 的點擊率(click-through-rate )成長高於其競價(cost-per-click)成長。這份報告是透過 Adobe Media Optimizer 和 Adobe Social 捕捉 2013、2014 年度知名網站上的使用者數據,總共瀏覽超過 4,000 億筆 Facebook 曝光貼文和超過 5,000 億筆來自 Google、Yahoo、Bing 的資料。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樂天被曝三大痛點:廣告多、郵費貴、亂排序
去年8月,電子產品系統開發公司AI-bridge公司對日本最大電商樂天令人不滿意之處進行了問卷調查。目前,已知樂天市場缺點大排行中的前三名是多廣告、高郵費和無用排序

電商體驗差主因:無用廣告、運費過高、搜尋排序

此次調查共調查約500名日本消費者。據了解,樂天電商平台令人最不滿意的項目是郵箱收到海量廣告。用戶投訴稱,登錄樂天市場的購物網站後,頁面首先彈出請用戶訂閱廣告郵件的窗口;如果沒有留意選擇感興趣的商品類型,人們今後就會收到大量來自樂天的雜誌廣告。

另一個讓用戶反感的地方,則是價格低廉的商品郵費太高。多數消費者反應,在網上即使遇到價格比實體店便宜得多、令人心動的商品,但由於加上運費後價格過高,往往不會想購買。更甚者,如果配送距離遠,日本的這種網購高運費現象更加明顯。

此外,將商品從低價到高價排序後、一元商品過多,也成為用戶排斥的促銷行為。研究者了解到,正如在中國的淘寶、噹噹等購物網站,顧客在樂天市場瀏覽商品時可以選擇商品的排序方式。當選取將商品按照價格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後,大量超低價品琳瑯滿目,甚至占到數頁。參與調查的用戶普遍表示,這種排序失去了方便顧客瀏覽實惠產品的作用,違背排序功能的出發點。

據了解,樂天在推行用戶體驗方面也並非一無是處,例如此前在東京市設立的包裹自提儲物櫃,就受到多數女性用戶的歡迎。

同時,在佈局海外電商業務方面,樂天表現激進。去年4月份,其和支付寶的合作中,中國用戶可在樂天國際海淘可以通過支付寶使用人民幣付款,這也是繼日本雅虎之後與支付寶合作的第二家日本大型電商平台。

原文:http://www.smartm.com.tw/article/393439cea3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成長浪潮驚人,大受衝擊的實體零售商苦思對策。傳統零售的附加價值主要建立在品牌口碑、地域優勢,因此過去行銷手法較缺乏彈性及客製化。但越來越多店家開始採「智慧零售」策略,整合行動裝置、巨量資料科技,讓實體購物體驗更加獨特化、個人化。
現代消費者已經學聰明了。與其在被占線的客服電話中漫長等待,不如在廠商的社群網站上抒發意見,因為廠商通常不希望負面評價出現在公開版面上,而會比較積極處理。對廠商而言,在創業初期或許還有時間一一回應每一則社群網站上的留言,但隨著顧客愈來愈多,你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回應排山倒海而的留言呢?以下這張由商務規劃顧問網站Bplans提供的流程圖可以讓你有個頭緒。
市場調查
2014年第四季網友最常光顧的購物網站排行榜出爐!台灣電商數據分析平台EagleEye鷹眼數據,以「不重複造訪人次佔比」為排行標準,公布第四季購物網站排行榜(延伸閱讀:2014第三季網友最愛逛的 B2C購物網站排行榜)





科技發展、網路普及以及社群媒體的興起顛覆了傳統的行銷手法,並為破壞式行銷提供了穩固的根基。社群媒體新聞網站 SocialMediaToday 預估 2015 年將發生的破壞式行銷趨勢。

更有感覺的影片行銷:行銷顧問公司 Invodo 的研究發現消費者在看影片時,會在網站上多留 2 分鐘,而且因觀看影片而購買的消費者是一般人的兩倍。不論是 B2B 和 B2C,影片都是最有用的三大社群行銷工具之一,而且超過九成的行動用戶會分享影片,可見影片是極受歡迎而且成效卓越的行銷工具。隨著 3D 眼鏡等新技術的發展,影片將會更著重臨場感,並且更強調觀眾的參與感。

著重分享性:消費者喜歡分享自己的體驗,因此廠商將不遺餘力為個別消費者提供獨特而愉悅的體驗,並運用創新方式讓消費者在社群網站上即時分享這些體驗。

內容自動產生器:以往需要耗費人力產出的研究報告或數據文,特別是重數據,而且須經常更新的內容,未來將可能由演算法代勞。演算法會分析數字並產出內容,再套用制式的範本,變成一篇篇的文章,因此以後研究報告不用再花好幾天製作,只要幾分鐘就能產生了。

謾罵式行銷:愈來愈多想紅的人以在社群網站上與人爭論為樂。這些人通常會先在社群媒體上培養一大群粉絲,然後極盡所能地用各種辛辣或爭議性話題來刺激人們談論。面對這樣的趨勢,在你做任何回應前都要三思而後行,以免落入讓對方得利的圈套。

跨媒體敘事:以往行銷人多在數個平台上闡述相同故事,未來相同故事的不同片段將分散在各媒體,並提供多個進入點,讓消費者經由片段串出完整的故事。而且故事的內容更具娛樂性與故事性,而不再只是純行銷用途。

個人化:回想一下你收到過多少封不相干的行銷廣告信?即使對方親暱地在信中稱呼你的名字,但內容卻八竿子打不著。自動化行銷將成為過去。未來將屬於能針對顧客特質適時發送個人化內容的廠商。

破壞式行銷不一定要灑大錢。商業網站 Entrepreneur 提供的這三個方法能讓你用有限的運算做出有效的破壞式行銷:

1. 號召群眾參與:為有意義地的目的號召群眾參與能讓你的聲音觸及更多人,並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例如品牌鞋商TOMS承諾每賣出一雙鞋,就捐給弱勢兒童一雙鞋。這項計畫相當成功,現在已經擴展到他們的眼鏡產品了。如果你沒有足夠資源這樣做,仍可以展現同樣的熱忱,並藉助顧客力量放大這個能量,例如每年或每季捐贈產品或提供服務給你所關注的社會事務。

2. 用產品/服務建立互惠關係:如果你是小本經營的公司,無法提供太多金錢贊助,提供免費商品或服務,或提供優惠價格來換得合作關係是你的最佳選擇。

3. 向顧客求助:如果你的活動需要外燴,而你又有從事這行的顧客,何不請他們幫忙?如果你有個很棒的媒體曝光機會,何不請顧客上場分享與你們的合作或使用你們產品的經驗?你不僅能運用現有資源建立更穩固的關係,還能透過顧客幫你發聲而提高公信力與口碑行銷。

破壞式行銷最重要的是與顧客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以掌握他們的需求。這對預算有限的廠商特別重要,因為這樣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



原文:http://www.smartm.com.tw/article/373432cea3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電子商務
經濟部統計處在2014年3月指出,台灣無店面零售業的營業額,從2003年的875億元,一路攀升至2013年的1,948億元,到2014年底可望突破2,000億。隨著行動載具愈來愈普及,以及台灣的購物型態逐漸轉變,品牌該如何打造無縫接軌的體驗?
 
由台灣廣告主協會主辦、《動腦》協辦的「2015消費大趨勢」系列座談第三場,在1月16日特別規畫「從購買行為看消費大趨勢」,分別邀請Happy Go總經理梁錦琳,分享從Happy Go卡友購物行為來看,有哪些重要趨勢?也邀請傳立媒體數位行銷資深總監牛恆泰,分析數位媒體有哪些趨勢和挑戰?

滑世代購物行為的四大趨勢
根據2014年12月Go Survey市調網線上調查做的「滑世代調查報告」,將近有一半的受訪者每天會滑手機。而滑世代最愛在手機上關心的資訊,前三名分別為美食料理67.6%、生活旅遊66.7%,以及3C資訊科技58.3%。女性最常下載通訊和娛樂類的App,男性則以新聞、理財類工具為主。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中,除了社群通訊、查詢資料或看影音外,網路購物的比例,竟然從2013年的25.3%,一舉躍升到79.2%,而受訪者最常獲得購物訊息的管道,來自於搜尋。

梁錦琳指出,愈來愈多顧客不是走進實體通路才開始認識品牌,而是事前先在手機上查好各式各樣的資料,或直接完成購買行為。

因此,民眾最常在手機上購買食品、飲料類商品,及生活家居用品業者,都應該特別注意,自家品牌資訊容不容易被搜尋?行動網頁的使用介面是否友善?這些都會影響民眾購買,或後續下載品牌App的意願。

梁錦琳接著提出未來行銷人的四大趨勢:
一、資料經濟崛起:行銷人應學會辨識數據的價值,截取可用的資訊,為每一個顧客打造專屬的服務,和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二、即時行:如何從行動載具的搜尋和購物行為、社群網路、適地性服務,和近距離無線通訊等,即時分析顧客當下或未來的需求,是行銷人最新的挑戰。
三、虛實通路的資訊串連:過去人們追逐資訊,現在品牌應該讓商品資訊從線上到線下順暢流通,讓訊息主動追著人跑,才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強化顧客關係。
四、建構無縫的全通路零售:零售商需要在任一通路、每個接觸點,為顧客提供一個輕鬆消費、一致的品牌無縫購物體驗。


梁錦琳認為,未來通路商會成為有求必應的內容專家,創造獨特體驗。例如Adidas虛擬數位牆,一次展示上千雙鞋款,還可以360度任意旋轉,並模擬鞋子踩在不同地面的效果等。圖片來源:http://www.startjg.com/

當媒體行為日趨分散  2015年數位行銷該如何做?
牛恆泰分享2015年台灣四大數位媒體趨勢:

一、社群價值決定一切:「網路不存在正確的答案」,品牌在社群媒體操作時事話題,爭取自己的角色時,要謹慎拿捏。有時候網友反諷或揶揄時事,會受到歡迎,但品牌卻不見得適合。除了跟隨時事,品牌也可以主動創造話題,鼓勵網友互動,提升品牌的好感度。

例如,男性體香劑品牌Old Spice,鼓勵網友向廣告主角Isaiah Mustafa提問,最後拍攝了近190則回答影片,連名人、政治人物和其他品牌都爭相發問。而台灣孔雀餅乾也邀請網友提出餅乾新吃法,獲得粉絲熱烈迴響。



二、行動(Mobile)變平凡(Normal):品牌要從Mobile First的思維,轉向Multi screen,根據目標族群的使用行為,把廣告適當安排在不同的媒體平台。響應式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能幫助品牌官網在不同尺寸的螢幕上正確顯示,創造流暢的使用體驗。

三、影音永遠說得更多:現代人耐心短暫,一支優質的影片,會比長篇資訊的活動網站更有效傳播。但品牌應該把傳播量和轉換率分開思考,如果想要擴大品牌聲量,可以透過影音;如果想要提升轉換率、極大化銷售量,就要改成關鍵字或內容置入,以免讓「好的內容,因為錯誤的目標,被黯然下架」。

牛恆泰也強調,YouTube的瀏覽量並不代表實際傳播量,應該透過廣告後測,做更精準的效益評估。

四、媒體購買也程式化(RTB:過去廣告主由媒體代理商協助,向各大聯播網購買網路廣告。現在整合廣告主需求、競價、投遞網路廣告版位,都能由程式自動化完成。

面對消費者媒體行為分散導致傳播困難、社群上的品牌負面印象難以扭轉、缺少有趣內容和互動機制,網路媒體企劃如何達到最佳效益等數位行銷的挑戰,牛恆泰提出以下建議:

1. 放棄高跳出率,低點擊率的短期活動網站與網路廣告看板,走向「廣告內容化、銷售簡單化」。

2. 網路影音廣告不是把電視廣告放上網路,而是把行銷活動一波波的資訊,變成一支支影片。不但方便網友在30秒內吸收品牌訊息,媒體宣傳預算可能還比活動網站低。

3. 有時候,透過第三方的口來說,更有說服力。如果產品有先天或法規限制,難以宣傳,就要靠第三方單位或第三方平台協助。例如,個人處方用藥,透過康健等醫療相關社群曝光。

4.以多螢幕為思考前提,讓使用者從任何裝置進入品牌網站,都能輕鬆獲得所需要的資訊。

演講結束後的Q&A時間,有人提問,社群或影音媒體傳播性強,但活動網站似乎較能完整介紹品牌資訊,該如何取得平衡?

牛恆泰回答,可以在官方網站或官方部落格,長期建立品牌和產品資訊,供網友搜尋,把短期曝光、需要快速渲染,大量分享的任務,交給社群和影音媒體。


Happy Go總經理梁錦琳指出,未來,零售商需要在任一通路、每個接觸點,為顧客提供一個輕鬆消費、一致的品牌無縫購物體驗。(Brain.com/攝)


傳立媒體數位行銷資深總監牛恆泰建議,品牌除了委託代理商發想社群創意,也應該有自己的社群經理,才能即時、有效地回應網友的負面評論,讓傷害盡快止血。(Brain.com/攝)


2015你不該忽略的數位行銷焦點
1. 跨載具的溝通策略擬訂
2. 定時定量的品牌內容創造
3. 明確清楚的傳播/銷售分界
4. 高穿透力的社群推廣計劃

資料來源:傳立媒體數位行銷資深總監牛恆泰


原文:http://www.smartm.com.tw/Article/373132cea3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O2O
網路購物競爭激烈、業績仍年年持續發展,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行動商務更成了眾多商家必爭之地!行動購物商機人人懂,除了行動版的官網、許多商家也開始開發自有的APP來推廣產品、經營會員。1/15舉辦的「2015行動新經濟趨勢論壇」,諸多行動商務業者到場分享,齊聚拆解行動商務致勝關鍵,九易宇軒並發表《台灣百大賣家行動商務白皮書》。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首先對行動商務提出了七個困惑與想像,用「典範轉移」來譬喻行動趨勢,甚至打趣地說 :「這波行動商務趨勢, 將是消滅我的最佳時機!」。

解決行動商務痛點,官網、APP同步發展

由數位時代跟九易宇軒合作調查的《台灣百大賣家行動商務白皮書》,也在這場論壇中首次發表。九易宇軒行銷長李朝基發表調查結果,說明目前商家經營行動商務的困難點,主要在於「社群黏性不足」、「不知如何增加流量」、「不知如何創造好的使用體驗」、沒有人力或預算等,李朝基針對以上困難點說明目前因應趨勢(簡報內容:九易宇軒):
一、2014網購市場還是持續成長,然而競爭激烈讓毛利越來越低, 有些店家已開始轉向開實體店面進行虛實整合。
二、此外,網購大型平台本身流量高,店家傾向和平台合作導流量, 但逐步發展自己官網,同時透過APP開店進行整合,也即將形成新趨勢。
三、至於商店的行動商務發展現況方面,商店開始積極面對行動帶來的新浪潮,來自行動端的流量/業績比例雖然相對偏低,但是已有高達87%的商家有來自於行動端的訂單產生,流量與業績相較去年成長約15%~25%,反應出經營行動商務來整合商家旗下各通路平台,已經是商店接下來不得不面對最主要的課題。

經營品牌,需全方位整合通路

趨勢之外,更需要行動商務的實戰做法。九易宇軒產品長李昆謀也分享了許多APP開店才有的商家生意模式,用APP打通線上/線下的通路及會員,進行品牌全方位整合,才能真正解決商家切入行動商務所面臨的困難點,如 : On-line To Off-line, Location-Based Service 推播、發送APP優惠券..等,以及發表了未來即將推出的升級功能,如:一站式行動官網(一次搞定iOS, Android,及iPad APP & RWD web)、行動會員卡(開卡禮/生日禮..等)、線上/線下會員的同步與串接、消費紀錄整合與VIP回饋機制..等。基於中小企業預算有限,九易宇軒推出每月$1500就可以擁有商家自己專屬的APP,讓店家可好好全心經營自己的虛實通路,發展全方位的品牌經營通路。

原文:http://www.smartm.com.tw/Article/373038cea3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阿里巴巴
導語:未來導購類、垂直類的電商要向體現本身的差異化,更重要的是積累用戶對平台的信任和社會化分享的習慣。關於移動電商,2015看點依舊在微信身上。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電子商務
2004年淘寶網開創支付寶,寫下第三方支付的新里程碑,讓C2C的交易不再因為付款不方便,買家不發貨等問題受到阻擾,也點燃了中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野火。淘寶網發展支付寶距今已經十年,台灣的第三方支付依然仍因法規問題而停滯,其中網路科技業者最為著急,究竟第三方支付對於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多重要?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WeChat
手機,能聊天、查詢資訊、付款,還有什麼可能性?行動載具普及率逐年攀升,未來,手機還有哪些應用模式?
12月15日星期一下午7點,是2014年台北Mobile Monday最後一場,主題是「The Future Mobile」,邀請騰訊國際業務部台灣市場總監林芳璟、GOMAJI團購網營運副總陳麗蓉,談未來手機的運用。現場吸引約80位行銷人、代理商、創業者參加,擠滿動腦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