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合夥人如何能夠凝聚力量避免摩擦?是否可能人人創業?大學生畢業就創業可以嗎?輟學呢?為什麼 VC 不認可我需要的錢和估值?創業階段如何實現社會責任感?
1. 談創業合夥人:信任是最重要的基礎
李開復:如果大家有一個最終夢想,就像我們看待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裡面,幾個創始人,其實彼此這種罵、吵、不同意、摔椅子(聽說摔的是旁邊房間的椅子),都曾發生,但是他們的理想就是中國的強大,還有走下去的必要性,讓他們結合在一起,讓他們創造這個奇蹟。
潘石屹: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是要把大家聯合在一起,每一個人的能力、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慧程度可能都會不一樣。所以最重要的基礎是要相互之間信任,只有信任才可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現在看到有好多的失敗,不是因為項目的問題,不是因為發展方向的問題,是合夥人之間不夠信任。這種不夠信任實際上跟自私這些東西有很大關系。我覺得創業的時候,這是最大的困難。
在創業的過程中,無論是夫妻也好,合作伙伴也好,他的能力、性格有差異性是特別重要的。從我們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的公司就越辦越好,家庭也越來越好,一直到最後公司上市,發展到今天,我覺得這還是一個觀念,一念之差。有的時候你看是一個特別負面的事情,覺得這個怎麼都不理解我,結果回過頭來看,實際上這種差異性、互補是一種基礎。
2. 談萬眾創業:創業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立與執行能力
李開復:第一,大部分想的創業就是 Facebook、百度、小魚等等這樣高科技頂尖創業,這種創業對經濟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它一個公司能夠產生一個非線性的爆發的成長,也是大家心中最想做,最嚮往的。這一類的創業坦誠說,真的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甚至一千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能夠做。
真的不能把每個創業都想成高科技創業,其實整個社會都在變革,都在提升,我們可以看到今天,我們如果廣義一點要把每一個創業都要參與共享經濟,每一個人都當做一個創業者,我覺得這個其實就一定程度達到了一個大眾創業的目標,我們要清晰的劃分這種高科技創業跟自己自力更生,賺點錢的區別。
因為這種創業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獨立、自信,執行力,碰到挫折,當做學習的經驗,不斷磨合、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能夠碰到有這麼大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執行能力的人真的是千裡挑一的,我們認為這些是最核心的素質。
就是它有非常強的核心,有幾個素質:
- 第一,非常強大的執行能力
- 第二,對產品、用戶很深刻的理解
- 第三,能夠學會專注,不要變成一個聰明人把問題想得太大,太多
- 第四,最後還是有很強的領導力,可以把所有團員凝聚在一起。
3. 談大學生創業:27 歲是一個平均值
李開復:是有相當少數的存在,一批畢業就可以創業的年輕人,在整個世界上,除了美國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的畢業創業還有甚至於輟學創業,從微軟到臉書,中國為什麼沒有?我覺得在中國會有。我們在創新工廠當中看到越來越年輕的人,我們覺得 30 多歲是黃金創業者,有經驗,現在平均年齡從 5 年前的 31 歲跌到 27 歲,27 歲是一個平均值,最年輕有 21 歲年輕的創業者,剛畢業 21、22 歲我們都有投。
現在中國環境已經成長這麼多年了,有一批大學畢業生,他們讀大學的時候在試著打工,試著創業,到創業公司做暑期工,自己做點小項目,在學校的孵化器裡面做點事情,畢業的時候其實已經有經驗了,已經參與過了。所以我覺得今天的大學生,個人應該知道自己是不是符合這個少數的需求,但是我不會再說大學生都不要畢業就創業了,有那麼一小批是有天生的基因跟積累、經驗是可以這麼做的。
潘石屹:有好多創業的都是大學沒畢業,像比爾·蓋茲等等,但是我的觀點還是要把學業完成。像比爾·蓋茲這樣的都是天才,可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話,還是要一步一步來的,在該上學的時候讀書的時候,還是要好好的去讀書。至於創業啊,這個以後還有大把的時間。
4. 談 VC 看項目:規劃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提升
李開復:其實整個投資的結構就是你說都要 36 個月以後希望看到上市,其實我覺得整個 VC 的行規並不是希望一次到位的,整個 VC 的行規是怎麼能夠讓你描述一個階段性的目標,給你足夠的資金達到這個目標。這個目標通常是一年到一年半之內的目標。這個好處就是希望投資人在不斷估值滾動、成長的時候繼續介入,一輪一輪獲得融資,這個是人類過去 100 年經過很多智慧累計的融資方式。當然有這個缺點,可能讓人更短視,只看 18 個月。但是它確實是沒有更好的模式存在。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們應該接受這個遊戲規則,不要把什麼事講得太遠、太宏偉,讓人家不知道我錢進去會發生什麼。如果你能把你的業務切分成 18 個月一格的,下面我要做 ABC,18 個月之內我回答到一個用戶接受或者解決什麼科學的問題,或者多少用戶量,或者能賣出多少,或者是有多少人使用等等的,給自己一個階段性的目標,確認這個目標值超過你現在要求的估值,我覺得投資人可能更能接受這種符合遊戲規則的一種感覺。你覺得我們這個三、五年以後能上市,他們可能比較難接受。
5. 談社會責任感:把你的業創好,這就是最大的社會責任感
潘石屹:創業者先把你的業創好,這就是最大的社會責任感。因為跟一些成熟的大企業不一樣,所以我覺得盡量能把投資人投給你們的錢,每一分錢都合理的用到地方,你們創業這個項目也好,提供的服務也好,能夠給這個社會提供一些有用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這可能就是第一步,最大的社會責任。等你們創業成功了,公司辦大了,其實關注的社會責任的問題特別多,教育的問題、環境的問題,這我覺得是第二步。
大家應該做的就是改變這個社會,推動這個社會進步,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就是年輕人掌握網路的武器,去創業。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計的支持大家。這個世界真正變的力量就是創業的力量,就是在座的各位,再加上網路的技術。
李開復:在有些特定的行業裡,也許你可以在創業的過程中,把你的產品在不虧損的前提之下產生一些社會的價值。但是自己都拿別人錢,風險這麼大,把錢捐出去,這個投資人可能會比較難平衡兩邊的期望值。但是一些正面的工作對於一些員工也是可以提升他們的士氣,覺得做的事情有價值。就是花一些時間做一些雙贏的事,捐贈可能是要有一點利潤才能做的事情。
有一個外國公司我特別認可,他做的方式就是他把他的 1% 的利潤全部捐贈出來,全球都比較少這樣的例子,不排除做這一類的事情,因為 1% 不會嚴重的影響你的融資、成長,但是 1% 怎麼用,也可以千分之一,每個企業可以自己判斷一下。
編按:潘石屹,1995 年他和妻子張欣創立 SOHO 中國。現為 SOHO 中國董事長及聯席總裁,SOHO 中國是現在北京最大的房地產發展商。
原文:http://technews.tw/2015/05/26/kai-fu-lee-talk-with-pan-shi-yi/
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