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成長潛力無限大,根據研調單位Digi-Capital預測,5年後,AR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是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市場規模的4倍。成立於2014年、專門提供AR技術服務的We JUMP,團隊成員雖然只有8位,但是已經準備好要來搶這塊大餅。
We JUMP總監林閔瑩鑽研AR領域超過4年,她表示,公司之所以取名為「We JUMP」,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AR是透過鏡頭看世界,所以看到的物品都是立體、動態的,能夠跳脫一般平面資訊。此外,她也期許團隊能擁有跳躍性思考的能力。
「哇」之後的商務力
AR應用並非新玩意,過去許多業者都曾運用AR讓商品更具生命力,並替消費者創造不一樣的行銷體驗。不過,除了帶給消費者驚喜,We JUMP還想做更多。
「一般人對AR的定義就是看到了之後會『哇!哇!哇!』,但是『哇』完之後呢?」總監林閔瑩拋出問句。We JUMP就是為了解答這個疑問而生。她表示,We JUMP想要創造的是體驗結束之後,還可以繼續延伸的經濟模式,也就是結合AR與電子商務的「Augmented Commerce」。
以AR看生產履歷,減輕食安疑慮
林閔瑩以We JUMP與《城邦國際名錶》雜誌合作方式為例指出,雜誌裡的名錶價格動輒六、七位數,而有些手錶之所以昂貴,並非貴在品牌,而是錶背的機械陀飛輪,但不論用文字或圖像都很難讓讀者感受到其中奧妙。「但是當你可以立體看到手錶後面的精細工藝,甚至可以模擬戴錶時,或許你就可以更認同它的價值,」她說明。更重要的是,We JUMP整合了導購功能,因此讀者看完商品後,可以馬上連到代理商網站下單,緊密串起購買流程。
此外,餐飲業也是AR應用的另一個方向,例如標榜有機食材的天和鮮物就是We JUMP的另一個合作夥伴。透過AR技術,天和鮮物的會員可以從專屬刊物上看到各項食材的生產履歷,也能看到熱量、食譜等資訊,初步估計大約有3到4成消費者參與,預計今年會加入導購功能。「AR或App都只是工具,重點是幫消費者解決不便、幫企業主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林閔瑩強調。

圖說:左為旺捷數位行銷整合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林閔瑩、右為UI設計師黃馨慧。圖片來源:侯俊偉攝。
【創業快問快答】
Q1.服務的創意來源為何?
隨著智慧手機普及,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購物。在這波趨勢下竄起的新興服務,雖然提供消費者即時使用的服務平台,但是只能看平面圖像選購商品,沒有全方位的商品展示。另外,海外消費者也無法到台灣實體店面挑選商品。透過高互動性的商品展示,能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隨著智慧手機普及,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購物。在這波趨勢下竄起的新興服務,雖然提供消費者即時使用的服務平台,但是只能看平面圖像選購商品,沒有全方位的商品展示。另外,海外消費者也無法到台灣實體店面挑選商品。透過高互動性的商品展示,能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Q2.最主要的客戶群是誰?
企業用戶。
企業用戶。
Q3.目前獲利模式為何?
月租服務費、模組費用、系統建置費用。
月租服務費、模組費用、系統建置費用。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旺捷數位行銷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產品名稱:AR擴增實境技術
成立時間:2014.5
團隊人數:8人
網址:www.wj-ar.com
撰文者:顏理謙公司名稱:旺捷數位行銷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產品名稱:AR擴增實境技術
成立時間:2014.5
團隊人數:8人
網址:www.wj-ar.com
原文: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7266
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