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文:何宛芳

雖然近幾年國學經典在義務教育教材裡的比例,常常都成為爭執的話題,要讀多少才夠,讀多少又太多?不同的聲音與論述都各有依據,但其實,拉開了人生的長河,國學經典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可以有更深層的意義。



「何飛鵬 X 張曼娟的經典學堂:經典裡的現代智慧」講座中,即使兩位主講人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但卻都認同自己的確在經典裡,獲得人生的各種印證與學習。

或許你本來就很愛國學經典,或許國學對你來說,僅止於考試作答的理解,但不管你的程度如何,都可以用以下幾種態度,欣賞文字之餘,也能在生命中應用出國學的現代智慧。




用生命印證、體會經典

張曼娟:「讀經典在生命裡的驚喜就是,有很多事情原來不明白,但有一天就突然瞭解了。」許多古人的文字,在初次閱讀之時,不見得能讓人立即心有戚戚,但隨著人生歷練的增長,卻每每在不經意之時,就讓人產生頓悟的感受。

許多人閱讀國學經典時,難免都會擔心自己的體悟是否「正確」,對此,張曼娟反而覺得讀經沒有必然的對錯,不需要壓力太大,「對於經典,每個人都可以是解經人」,人人都可以得到自己的體會。




參照現代社會、人際關係

無論是親子關係、人際社交或是辦公室角力,都可以是國學應用的場域。試舉三例:

《論語 子罕 第九》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張曼娟指出,自己常用這幾句話來談親子關係。父母常常執著於孩子是否與自己想像的相同,但其實面對孩子,或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過於猜測、武斷、固執或自我才是更好的態度,「很多時候父母要學會退讓」,永遠不要去想像孩子的未來,因為到底未來會是如何,在變化如此快速的時局裡,誰又能說得準呢?

張曼娟笑說,說不一定當她年老時的照顧者,還真的會是《大英雄天團》裡的杯麵呢!

《論語 憲問 第十四》

深則厲,淺則揭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論語》,這裡面有最完整做人處事的道理。」何飛鵬說,而他自己甚至就是靠著「深則厲,淺則揭」這短短幾個字,撐過《商業周刊》創業前八年的艱苦歷程:水深時,就穿著衣服涉水;水淺時,就撈起褲管過河。簡言之,就是無論狀況如何變化,就是得想盡辦法,甚至不擇手段撐過去!每次讀到這幾句話,都讓他反覆吟詠,深有所感。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自慢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雖然文字的背景是春秋時代,何飛鵬確認為這短短數語,卻可作為台灣現況的註解:「這就是現在我們的社會遇到的狀況,目盲、耳聾、口爽,心發狂,最後就會行妨……,放縱你的慾念,最後就會讓自己『行妨』,做出不可思議的行為。」許多人對於自己的各種慾念有太多非分之想,才會為非作歹。




用字遣詞不虞匱乏

讀國學最直覺、最直接的幫助,自然是文字使用能力的提升。

「當總編輯的時候,應徵很多記者,連導言都寫了五個小時寫不出來,我常跟他們說,你就立刻寫出來,不要反覆糾纏不清,寫出來了,我還能改。」當時的何飛鵬,就常常感嘆,怎麼許多年輕人的國學基礎如此薄弱。

對此,他也覺得自己很幸運,讀過的經典都能很自然的背誦,「因為這個習慣,遣詞用字比較不虞匱乏,是我賴以為生的本事。」他說。

原文: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18774/


延伸閱讀
文章分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