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昊從小愛把家裡能拆的東西都拆了一遍,然後重新組裝,並且十分享受這個過程。大學期間,參加各種競賽,大學畢業時他放棄保送研究所機會,進入四川成都Intel工作。一年多後,他離開Intel,開始騎行中國,到了北京進入一家貿易公司上班,累積國際貿易的經驗。之後,他尋找創業機會,接觸Arduino、了解open source和硬體開發等相關領域。2008年7月南下深圳,成立深圳矽遞科技Seeed Studio,這是一家致力於open source運動的服務型企業,為小型創新者提供快速開發工具、敏捷化生產製造服務,將硬體產品原型(prototype),投入生產和市場推廣。
潘昊積極參與open source活動、Maker Faire,甚至在拜訪國外Maker Space時,深有感觸,極力想要把Maker運動帶到中國,推動Maker文化,於是在2011年成立深圳第一家Maker Space「柴火創客空間」,提供基本的設備、工具,並且舉行各種聚會、工作坊和知識分享會,促進Maker之間的交流和跨界合作。2012年,進一步籌辦第一屆深圳Mini Maker Faire,把國外Maker聚會到中國,並於2014年4月成功舉辦Featured Maker Faire。通過聚會,推動中外Maker之間的交流,促進Maker文化在中國萌芽、發展。
Forbes中文版在2013年cover story「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專題,Seeed Studio矽递科技創辦人、總經理潘昊,名列其中,更是該期雜誌的封面人物。在「開源創客潘昊:以造物精神催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報導中,陳述了Seeed Studio理念,以及潘昊想要解決的問題、如何逐一落實?
英文名Seeed Studio,是一個象徵著電子物件(Electronics)的種子(Seed)。在潘昊眼理,Seeed Studio扮演著促進這顆種子生長的角色。「我們的服務加速了硬體創業者,從idea到prototype的過程。」
2012年,潘昊與法國人Cyril Ebersweiler等共同創辦了中國第一個以導師驅動的硬體孵化專案HAXLR8R,從全世界選出十個團隊,為他們提供種子資金以及在採購、生產、運營等方面的指導,讓創業團隊迅速成長。在深圳111天之後,創業團隊將到美國加州,向潛在的投資人展示自己的產品;連接深圳和矽谷,加快硬體創業的步伐。
在2014年8月財訊雜誌報導「30 歲打造中國創新軍火庫,造就連郭台銘都在學的商業模式!」
對於鴻海這樣的大製造業,對矽遞小工廠或許嗤之以鼻,但這正是矽遞的生存之道。不論是量大質精的大規模製造業,或是「一塊公板走天涯」的山寨廠,對量不但小,而且功能要求又不一的新創公司訂單,根本不屑一顧,而矽遞則找到其中的潛在商機。
因為,潘昊試圖打造的,不僅僅是開一家製造公司,而是從研發、製造到投資的一條龍企業,簡單來說,像是「製造和創投」的綜合體。潘昊不但每個月花上新台幣 10 多萬元,在南山區創意園區租了間辦公室,成立「柴火創客空間」,尋找有創意、有潛力的創業團隊入駐,他在一二年並成立 HAXLR8R 創投,把深圳具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帶到美國矽谷募集資金。
潘昊的創業未來、Maker創業的前景,正如火如荼進行著,一如財訊報導所言:「沒人能保證他們參與的項目每個都成功,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遇到下一個蘋果?」。我們期待下一個驚豔的發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