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內需商機龐大,但由於幅員遼闊,布局各地曠日費時,且需要投入可觀的資金與人力,絕非一般台灣年輕創業家能負擔得起。要想以小資金或是單純貢獻KNOW-HOW打進大陸市場,多位有實戰經驗的台灣青年創業家認為,一定要採取引資金、找人脈的「接地氣」模式,才比較容易成功。
1999年,才20歲的林易翰就到大陸工作,2年前自行創業設立咖啡星樂品牌,選擇在昆山、杭州開店,靠的就是16年來結交的本地朋友。
今年底要在江陰開第三家店的林易翰認為,他從打工仔開始幹起,現在自己創業,觀察許多台灣人來大陸創業的失敗主因就是不「接地氣」。
他開店的所有其他股東都是大陸的朋友,主要是為了能運用當地的資源;果然在租店面、採購與行銷策略上都占了不少便宜。
台中發跡,原本2年前要在上海普陀開店的烤大爺,創辦人楊家勳表示,就在簽約之前,房東發現是台灣人要租,店租立刻上漲了一倍;經此教訓,這個年輕的台灣品牌就改變了在大陸發展策略。
楊家勳與合夥人施凱棋決定,大陸市場絕不能放棄,但改以區域授權方式,因為當地人開店方便,不論是在申請證照、找店面,甚至水電瓦斯與消防,都是由本地人出面才事半功倍。
只收授權金、烤爐費用,並派出台灣團隊輔導開業的模式,烤大爺今年已在太原開了3家,哈爾濱與杭州各一家。楊家勳指出,台式的服務在愛吃燒烤的太原也很受歡迎。
這種只賺授權金,但不介入實際股權經營的方式,讓楊、施2位年輕人,很快就圓了大陸1年就開了5家店的夢想。
從事美妝內銷市場的玻兒化妝品公司總經理孟憲光,在創業初期,曾分別與台商陸商合作、合資過;他認為,做內銷必定不能只與台企合作;以玻兒這個品牌為例,代工部分就交給漳州的台商工廠,但有部分股權,就會邀擁有強勢通路的大陸企業合資。
因為只有大陸的企業主才真正充分了解這個市場,並能為這個外來品牌打造更好的行銷通路與策略。孟憲光認為,除了產品要好,能接本土的地氣更重要。
(中國時報)
原文: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07001259-260108
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