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創業熱,但大陸創投氛圍濃,台灣為了迎頭趕上,先從法規著手。經濟部長鄧振中11日表示,立法院上半年甫一讀通過《公司法》修正案,新創公司的股權分配機制將更彈性,大幅解決青年創業後的資金和人才流失的問題。
台灣多屬中小企業,家族企業居多,空有董事會,類似這類公司都稱閉鎖型企業,在這次《公司法》修正案,特別增訂專章,其中攸關到新創事業開放股權的分配機制,內容包含允許發行特別股、可轉換及無面額股票等新措施。
鄧振中強調,這項新規可望為台灣創業家打開另一扇窗,作為推動青年創業的助力。經濟部未來將全力促使該法三讀通過。
不過鄧振中也提到,目前政府的最大考量在於如何拿捏管制程度,太鬆或太緊都不可。但所有想創業的人都在等,經濟部自然希望越快越好。
近年來大陸政府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以大陸創業者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一個接著一個,就連不少台灣創業團隊也都前往大陸搶灘。有業界人士分享,曾有台灣創業團隊前後在兩岸募資,同樣都是花1年的時間,卻是兩樣情,在台募資困難,而在陸卻非常順利。
擁有兩岸經驗的學悅科技共同創辦人趙式隆分析,大陸創投氛圍濃厚,當地創投者願意在團隊萌芽階段就投資,看的是未來,儘管有風險,但利潤能夠翻多少「倍」才是重點。反觀台灣,除了市場小,創投者比較重視套現空間,風險承擔空間變小,新創事業募資自然變得困難許多。(旺報)
原文: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2000913-260303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