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昨天晚上《數位時代》接到讀者投書,指出奇群科技未有進度報告、電話變成空號,寫信到CatFi的臉書及信箱都沒有回應,接著有媒體寫了這個消息,懷疑與不安正在創業社群中蔓延,指向對奇群科技不利的方向。
「難道真的是一場騙局嗎?」第一時間看到時,我十分震驚,也覺得有點傷心。因為我本身也喜歡貓,當初真心覺得他們創造出一款很特別的產品,解決了廣大貓奴們的需求。
回想2014年7月,奇群科技所開發出全球第一台貓臉辨識智慧型餵食器BISTRO(現更名為CatFi),短短三天時間就達標,募得11.4萬美金(約344萬台幣),最後募到24萬美元(約733萬元台幣),也因此貓臉辨識智慧餵食器獲得台灣和國外媒體的爭相報導。
然而,早在2012年就有數據指出,Kickstarter募資成功的專案只有25%能準時交貨。無法準時交貨是Kickstarter和Indiegogo群募平台募資案最大的風險。
如今這個消息一出,彷彿是媒體現形記,比對過去看好他們的報導,就像是重重一記打在臉上。開始有人說早知道這款產品不可行,也有媒體沒有向奇群科技執行長宋牧奇求證,直接改寫新聞大肆批評,彷彿他們是無良商人,打算捲款逃走。
直到17日中午,宋牧奇在粉絲團上發布遲來的道歉信,他們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時程嚴重延宕、太過自信以至於錯估情勢和成本、未即時回應贊助者的疑問、難找投資者、難找做得出產品的硬體工廠(甚至可能根本找錯對象),創業者到群眾募資平台做硬體募資案會發生的種種問題,他們全都發生了,就像骨牌效應那樣。
身為記者,常常是退到事件背後而不表露情緒,這是我第一次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處理新聞,一個投入身家財產及三、四年青春的創業家,選擇從B2B切入B2C市場,並從軟體轉向軟硬整合的技術團隊,細細指出自己犯的錯誤,中間還經歷忍痛裁員,把團隊縮編到十幾人。但他們沒有像許多提案者那樣選擇逃走,我要用什麼心情看待這件事?這件事給台灣創業者的啟示又是什麼?
數位時代
我開始思考以下幾件事:

1. 台灣社會對別人特別嚴苛

生活中的各方面,婚姻、工作、感情、親子、朋友關係,每個人都常常在犯錯,不過願意承認的人很少,願意既往不咎的人也很少。我也天天在犯大錯、小錯,每分每秒總是在掙扎,然後在混亂中做出選擇。創業很艱難,媒體又往往單一面向報導所謂「成功」、「突出」的案例,讓創業者很少分享失敗,也羞於分享失敗。要向大眾承認自己的錯誤,是非常有勇氣的事情。

2. 媒體報導天生有其局限

當初貓臉辨識餵食器的確是很棒很吸睛的媒體操作,除了團隊本身技術強之外,記者們都寫了這個全球唯一的特別案例,我也不例外。如今發生產品延遲出貨的問題,對媒體是警惕,記者是否只會說好話而已?
不過,這的確是身為記者的局限,我覺得一個人不可能用全知觀點看到事情的全貌,當每個採訪對象都用選擇好的那一面跟你互動時,要剝開真實本身就是很難的事。
你又確定你現在看到的是真實的嗎?人有可能在一年前就知道,創業者因為種種個性、團隊或判斷錯誤的變因,導致今天的結果嗎?身為記者,就只能做到在那個當下盡可能求證,因為你相信這件事,所以你寫了,甚至在那個當下,連你自己也被感動了。人心在變、狀態在變,你自己也在變。媒體的日常,每天都在出錯,常常不小心就變狗熊。

3. 社會對議題唯一政治正確的態度是負面和批評

目前台灣社會,對所有議題唯一政治正確的態度是負面和批評,因為那讓讀者覺得「真實」。但那又真的是真實的嗎?當懷疑的聲浪四起,在沒採訪到當事人的情況下,媒體可以為了流量,先發文章搶流量,繼續以訛傳訛嗎?
說穿了,只是因為這一類負面標題,能激發讀者的情緒,帶動眼球和流量,事實上,媒體餵給讀者的東西,也只是配合讀者演出而已,至於是不是事實?就各憑媒體的良心了。
另外,我不覺得負面的消息不好,那是種提醒,也可能是轉機,網路時代藏不住秘密,誰能不犯錯?所以重點是你的反應能力有多快。

4、對於一個創新的服務,記者要怎麼選定自己的立場?

就算你已問得很仔細(何況目前媒體結構下,被要求大量發即時新聞的記者,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多問甚至查證),對於一個過去從沒有人做過的東西,你又要用什麼角度來看待?用過去經驗來判斷它,一個創新的服務很可能就此死在路上,而且,創新就是從來沒有人做過、跟知識體系斷裂、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的,才叫創新。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先前接受網路20年專題採訪時說過,「如果都在邏輯當中,那只是排序而已啊。

5、社會對一個創業者的容忍度在哪裡?犯錯與創新的兩難。

2015下半年,創業圈發生三件引起話題的大事,包括Gorgoro的定價策略錯誤、麻吉大哥黃立成17App遇上情色風波及貓臉辨識餵食器恐難產。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是HTC前創意長,已是很有業界經驗的創業家,但最近一次的產品發布推出平價車款,Gogoro也承認自己定價策略錯誤,Gogoro行銷副總彭明義說,「我們做那麼多東西,又該怎麼定價?我們沒有前例可循,也不確定市場有沒有人買單。但市場願不願意給認錯的人一個機會?我們沒有傷害任何人,這跟賣了黑心的產品給別人是不一樣的。」
富比士(Forbes)網站運用企業資料分析/顧問平台Mattermark Pro.的數據,評選出2015年前100大IoT新創,Gogoro是唯一一家上榜的台灣新創公司,當我們圍顧四周,認為台灣沒有前景的當下,依然有人願意為創造台灣品牌而努力。
17App是最極端的例子,因為當初沒設計好內容管制機制,所以被炒紅了之後,吸引許多網友為了分潤而全裸激情演出,然後被Apple Store、Google Play下架。但17App可以登上Apple Store、Google Play大平台的第一名,已打破台灣新創團隊的紀錄,有謠言說他們刷榜攻上第一名,但如果能刷榜刷上第一名,也代表技術非常厲害,大家應該要跟他們拜師學藝一下。
此外,它可以在一個月時間捲土重來,甚至重回審核很嚴格的Apple Store,如果沒有兩把刷子,做得到嗎?他們開發出內容管控技術SkyEye,除了用程式偵測文字和影像之外,技術團隊還輪班24小時人工監控內容。17App在下架的那段時間,每天的日活躍用戶還能達到100至200萬,如果只是靠情色內容,沒辦法吸引這些廣大用戶。
我在17App被下架之後,實際觀察17App兩週的時間,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直播主在對用戶說話,也有人畫畫、彈吉他,可能都是些無聊的內容,但它主打寂寞需要人陪的族群,也許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但的確有人買單。11月初傳出17募得1千萬美元融資,這件事對台灣創業圈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消息,1千萬美元是台灣難得一見的A輪募資規模,即使在亞洲都十分罕見。依照這個規模繼續成長下去,它很有可能成為影響全球的台灣網路公司。
時代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如媛在臉書上寫下:學業、職涯、創業、婚姻…..偶有搞砸的時候,但我們不會妄論那叫「失敗」。
今天有媒體致電關心CatFit的動態,他們沒有消失,Garage+邀請他們進駐;如果我們羨慕矽谷可以容忍失敗的文化,何不跟團隊一起來學習這堂失敗的無價之課?一群年輕人花了三、四年的美好青春、所有積蓄,其實放手是最簡單的選項,那他們在堅持什麼?失敗可以成為文化的一環,一定是從今天開始、從我們身邊開始。

回過頭來,我們又要怎麼思考奇群科技犯的錯呢?我們在羨慕矽谷擁抱失敗的同時,能不能再給大膽嘗試的創業者多一點空間?一時失足不可怕,勇敢承擔才可貴,台灣創業圈能不能打群架,坦承失敗經驗,讓後進者別再走上冤枉路了呢?


原文:http://www.bnext.com.tw/column/view/id/37992

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好友人數



文章分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