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Rocket Internet的崛起,讓柏林成為創業亮點城市,擁有人才、資金與孵化網絡三大特色,碰撞出創新火花,現在每20個小時,就有一個以科技為背景的新創公司誕生。
「地址:Saarbrücker Straße 24。」柏林知名創客空間Fablab Berlin藏身在米特區(Mitte)一座啤酒廠二樓。在這裡,我遇見了27歲、棕色頭髮的艾哈邁德(Ahmad),他神情害羞,小聲地跟我說「嗨」,而不是德國人爽朗大聲的「哈嚕」(Hallo)。

「歡迎來到Fablab Berlin!我要把柏林學到的創客文化帶回去敘利亞,造福我的家鄉。」艾哈邁德說。原來他來自敘利亞(Syria),這個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就戰火不斷,死傷數破20萬,200萬人無家可歸的憂傷國度。他才剛到柏林一個月,大學念電腦科學,是個創業家,在Startup Weekend主辦單位幫助下來到柏林。
兩天後,在柏林著名加速器Axel Springer Plug and Play周二團隊Demo時間,我又遇到一雙堅毅明亮的眼睛,他是阿敏(Mostafa Amin),來自埃及,是獨立媒體埃及街(Egyptian Streets)的共同創辦人。
艾哈邁德與阿敏只是每年數百名湧進柏林,尋找機會的創業家縮影。除了中東創業者,柏林也湧入大量波蘭、愛沙尼亞、義大利等東歐與南歐的創業者,甚至猶太以色列創業家也原諒納粹大屠殺歷史來到柏林。
Axel Springer Plug and Play
(圖說:大膽牆面塗鴉是柏林知名加速器Axel Springer Plug and Play的一大特色。圖片來源:翁書婷攝影)
2014年柏林網路公司Rocket Internet與電商公司Zalando在法蘭克福上市,是2006年多媒體軟體商Magix首度公開上市籌資8,700萬歐元(約29億9,190萬元台幣)後,暌違8年的兩大宗上市案。而Rocket Internet不但奪下德國最大,也奪下2014年第四季歐洲最大上市案的寶座。
柏林從破產走向創新創業,不僅吸引國際創業家,也吸引國際自由工作者、藝術家、音樂家長留。柏林的人口組成來自於180個不同的國家,14.1%的居民並非德國籍。為什麼這些人來到柏林,不去英國倫敦?

優勢1:歐洲最大的市場、最親民的物價

「柏林很便宜(Berlin is cheap)!」從政府官員、創投到創業家全都毫不遲疑地說出這個答案。
「柏林很窮,但很性感(Berlin ist arm, aber sexy)。」2003年,柏林市長沃維雷特(Klaus Wowereit)為了幫貧困的柏林招商,說出這句名言。
「柏林破產了,柏林一個城市的負債金額(1,200億元台幣),竟相當於摩洛哥一個國家的GDP水準,人口流失三分之一。」《商業周刊》如此形容2001年的柏林。
1996到2004年柏林GDP成長率大多在-1%至-2%徘徊,比起同期整個德國約1%至2%,非常遜色,但也因此讓柏林物價低廉。就算在柏林圍牆倒塌後25年的今天,柏林經濟復甦,GDP超越德國平均值,和歐洲最大創業之都倫敦相比還是便宜。
「柏林的辦公室租金價格僅是倫敦的20%,這是柏林的最大優勢。」柏林招商組織Berlin Partner Berlin Startup Unit協調員瓦克內格(Carl-Philipp Wackernagel)說。
根據全球物價數據庫Numbeo的資料,柏林的消費物價比倫敦便宜33.19%,房屋租金比倫敦便宜68.8%,員工薪資則便宜38.24%。
此外,窮困的柏林卻成為卡巴萊(Cabaret)歌舞表演、達達派藝術和爵士樂的集中地,讓柏林有著豐沛文化底蘊,是具有文化創意的魅力城市。「窮留學生、藝術家、無政府主義者、素食有機人……,來這個髒髒舊舊卻什麼都有的城市拾荒。」《柏林人誌》(Berliner)寫道。
提供優質勞動力
除了物價便宜、充滿文創魅力,德國在人口政策也越趨開放。德國在2012年推出「藍卡政策」,希望能留住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允許在德國留學的畢業生、出現人才荒的特定領域人才,若能提供高等學校畢業證明和保證至少獲得4萬7,600歐元(約163萬6,900元台幣)年薪實力,可提前獲得永久 居留權,讓大批留學生有機會在德國就業。
「在這裡生活就算不會德語也沒有關係,德國人對外來族群相當友善。」Axel Springer Plug and Play加速器執行長賀柏德(Jörg Rheinboldt)說。多元的種族文化,讓柏林非常不德國,英語在這裡通行無阻。
柏林除了物價便宜,還坐擁歐洲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德國。德國有8千萬人口,占歐盟16%,國內生產總值更占歐洲21%,讓創業家垂涎這塊大市場。「光是德國市場本身就很驚人,我們還可以從德國出發拓展整個歐洲。」從美國到柏林創業的汽車共享服務Match Rider共同創辦人施奈德(Katina Schneider)說。
「瑞士與丹麥等北歐小國創業家喜愛來德國,因為德國的本地市場夠大,先在本地市場測試,然後走到國外。」柏林創投WestTech資本創辦人卡瑪里(Masoud Kamali)觀察。
「除了歐洲最大的市場,柏林也有充沛又優質的勞動力。柏林每年有兩萬名大學畢業生,曾經誕生10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柏林工業(TU-Berlin)大學,培育大量又優秀的工程資訊人才。而且柏林是德國科學研究人員和學者最密集的城市,有50萬人擁有大學或大專院校學歷,為創業發展儲備了豐富大量的人才。」瓦克內格說。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才的薪資在歐盟國家並不算高,2003至2012年,歐盟國家的薪資成長率為3%,但德國僅有1.6%。柏林人才薪資和德國大城市相比,又再低20%。擁有低廉勞動力的成本優勢,讓創業團隊以最少成本找到優秀的人才。
這樣的環境成為創業豐沛土壤,碰撞出創新火花。「每20個小時,就有一個以科技為背景的新創公司誕生在柏林,目前已經有超過2,500家科技新創聚集在此,世界最大音樂分享平台SoundCloud公司就從瑞典搬到柏林。」《衛報》這麼形容。

優勢2:吸引外資,補足資金鏈缺口

「和矽谷相比,柏林的創業圈非常年輕,還只是個小孩(child),柏林創業圈發展比矽谷慢30年,比倫敦慢1年。」德國電信旗下孵化器Hub:raum創辦人柏歇斯(Peter Borchers)說。
雖然外界把德國柏林比為「歐洲矽谷」,但是柏林創業生態圈和矽谷還差得遠,不但起步很晚,創投投資額度也遠不及矽谷。
根據「Ernst & Young: Venture Capital and Startups in Germany 2014」報告,2012至2014年,有20億歐元(約687億元台幣)的資金投入德國新創團隊(其中約有59%投給柏林團隊),但對比670億歐元(約2億3,040萬元台幣)的美國(約有32%投給矽谷),僅占3.1%。
和歐洲國家比,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柏林,也輸給英國倫敦,屈居第二。因此柏林雖然靠著低廉生活成本與優質勞動力,吸引各國創業家到柏林開疆闢土,種子與A輪等早期創業資金缺口問題,仍深深困擾團隊。
「下一個Facebook有可能誕生在德國,但是不會在德國拿到投資,因為德國的創投非常在乎風險,不可能向矽谷創投那樣義無反顧地投資。」柏林創業家格鮑爾(Jonathan Gebauer)說。
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讓許多德國創投倒閉,僅存的創投不敢把手伸進網路新科技產業。長期以來,創投沒有足夠的資金冒險,沒有足夠的資金讓團隊規模化,對於網路產業也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創業團隊連100萬歐元規模的資金都很難拿到,當需要更大如500萬歐元的規模時,能提供資金的創投就更少了。」卡瑪里說。
這樣的狀況在2013年有了轉變,種子期與A輪時期募資困難的狀況緩解。根據創投數據庫CB InsightS資料,2013到2014年,共有1.6億美元挹注柏林A輪以前的新創團隊,年成長228%,和2012年比較之下更是成長853%。
其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高科技創業家基金(High-Tech Gründerfonds),而霍爾茨布林克資本(Holtzbrinck Ventures)、德國創業家組織(German Startups Group)與早鳥資本(Earlybird Venture Capital)也扮演重要角色。
高科技創業家基金是政府基金,由德國聯邦經濟及技術部、KfW銀行團(KfW Bankengruppe)、德國郵政(DHL)、博朗(Braun)與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等跨國大企業於2005年組成,規模2.72億歐元(約93億元台幣),政府出資88%。瞄準以技術為導向的德國新創團隊,清潔、應用、生命科學、訊息通信、自動化與電子等領域都投資,範疇廣闊。
企業比政府更懂市場
高科技創業家基金目前累計投資400個團隊,已經有46個團隊出場,總投資額度5.76億歐元(約198億元台幣)。在2014年的投資次數就高達51次,光是2014年第四季就有17次投資,讓柏林的優秀團隊不再為資金發愁。
「高科技創業家基金投資方式是共同投資(Co-investment),由大企業領頭,政府扮演跟投的角色,因為企業比政府更懂市場。」賀柏德解釋。
政府政策帶動柏林科研商轉風潮,創業團隊數量不斷增加,加上外籍創業家進駐,柏林開始吸引矽谷與倫敦創投的注意。「2013年是關鍵點,柏林開始吸引矽谷資金,資金鏈更完整,形成正向循環。」柏歇斯說。比爾蓋茲與Tenaya Capital資本在2013年投資科學家社群網站ResearchGate 3,500萬美元,Groupon與美國運通則投資網路金融公司SumUp 1千萬歐元(約3億4,390元台幣)。「現在柏林的資金非常國際化,來自美國、英國、瑞典、法國等世界各地。」卡瑪里強調。
除了政府基金與國際創投,柏林網路公司也加入投資行列。2014年柏林網路公司Rocket Internet與電商公司Zalando在法蘭克福上市,而後Rocket Internet大舉投資食品外送團隊Delivery Hero 40%股權,Zalando也投資兩個新創團隊。「這是一個很棒的訊號,柏林的融資環境越來越健全。」卡瑪里說。
最前端的早期資金有政府基金支持,中後段有國際創投接棒,加上德國網路公司上市後也開始投資新創團隊,柏林正以跑百米的姿態,快速完整自己的生態圈,追趕倫敦,拿下歐洲矽谷的封號。

優勢3:百年企業投入孵化行列

「傳統大企業常被視為老經濟、很慢、沒有活力,跟不上市場的腳步,我們必須要加快自己的動作,不讓別人覺得我們是個老恐龍。」柏歇斯說。德國有許多成立於19世紀的百年老企業,在汽車製造領域有BMW、賓士(Mercedes-Benz)、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等,在電機和電子領域領則有領頭羊西門子(Siemens),在媒體產業則有阿克塞爾.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進入網路時代後,德國卻沒有世界頂尖的網路公司,數位化風潮給這些傳統產業帶來不小壓力。
「除了思愛普(SAP)之外,德國沒有太多網路新企業,大部分大企業都是傳統老產業。」柏歇斯以德國電信為例,德國電信深知數位化帶來的影響,2012年在德國、波蘭與以色列經營孵化器與加速器Hub:raum,專門投資早期團隊,目前已經投資16個團隊,其中Salon Meister團隊已經出場,8成團隊拿到A輪資金。「我們需要更國際化、更多元化的案源。」柏歇斯說。Hub:raum除了投資孵化德國團隊,也投資波蘭與以色列公司,「以色列有很多很棒的資安團隊。」
歐洲最大媒體集團、德國媒體巨擘阿克塞爾.施普林格也加入創業孵化行列。旗下加速器Axel Springer Plug and Play有10個團隊進駐,有3成為非德籍創業家,如來自埃及的Egyptian Streets、來自美國的March Rider,團隊國際化程度很高。
大企業、低姿態
為了有更多的案源,取得團隊信任感最為重要。跨國大企業姿態很低、很謙虛,但非常尊重團隊,把團隊看得很高。「我們在團隊早期需要很多資源就開始合作,不是想要團隊的股份,而是想要產生綜效。」柏歇斯說。Hub:raum成立關聯關係(Correlation Relationship)部門,負責把創業團隊的產品,放到德國電信的行銷網絡中銷售。「我們最擔心的是速度不過快,浪費很多時間交辦事情,大企業的『馬上好』是3個月,但新創『馬上好』就是今天。」柏歇斯說。
「我們很怕投資或併購團隊之後,反而殺了團隊!」賀柏德說。這些大企業讓團隊獨立運作,不讓團隊因為加入孵化網絡而失去自主性。跨國大企業與團隊正處於建立互信階段,大企業們努力取得團隊信任,讓企業成為「有信用」的合作夥伴。
「這是柏林的掙脫術,歷史的繩索曾經牢牢套住這城市,但柏林的反叛精神沒有被摧毀,城市從廢墟裡重生,推倒了切割人民的冰冷圍牆,逃脫過往的陰霾,這是全新的柏林。」這是《叛逆柏林》作者陳思宏對於柏林的感觸。
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家,不認為身在異鄉,而是一個新世界,他們一不小心就駐足在此,成為Berliner(柏林人)。

柏林人口組成多元

德國前10大新創向前衝
柏林的創投資金從哪裡來?
原文: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6477




好友人數



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文章分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