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大學近日相繼舉行畢業典禮,對莘莘學子而言,「畢業即失業」的感慨依舊存在;相對的,在中國大陸,則鼓勵年輕人創業,中國政府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一波創業致富潮,正在中國各地密集展開。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大陸的經濟發展,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網際網路到行動網路,時代的變遷一波又一波,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
回顧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創業潮,社會、經濟、科技、政策環境並不相同。如今,中國正掀起第4波創業潮。
今年3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減勢、量增質更優,落實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雙引擎」。
中國的4波創業潮,依次是平民草根創業、國企員工下海潮、網際網路創業及新時代的大眾創業。
文革結束 個體戶出現
「個體戶」剛「初出江湖」時,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它最初是「待業青年、勞改犯」的代名詞,往往會遭到嘲笑、詆毀與蔑視。
在大陸文革結束後,800萬知識青年返城,就業成為社會問題。機關單位安置有限,知識青年只能靠擺地攤,從事理髮、修鞋、磨刀、修傘、修家具、賣小吃等行業維持生計,人們管這叫「練攤」。
為緩解就業壓力,解決溫飽問題。197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核准第1個有關發展個體經濟的報告,允許「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
中國的「個體戶」從此應運而生。聯想董事長柳傳志等中國第1代企業家,也在這波潮流中,搞出第一桶金,並借助時代的機遇,成就非凡事業。
而從個體經濟為人們打開新天地後,市場經濟迅速席捲全中國,發財致富日漸成為全民理想。
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全中國掀起一股全民經商潮,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國企員工下海」。
1992年初,中共元老鄧小平南巡指出,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明確提出「3個有利」標準。「南巡」進一步打破人們的思想禁錮,激發人們跳出體制,投身市場經濟之海的熱情。
網路崛起 掀創業風潮
這一代的創業者中,誕生包括比亞迪王傳福等後來的業界大老,而他們所領導的企業,也逐漸成長為奠定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基石。
中國的網際網路元年,在1997年開啟。
目前中國許多知名的網站,也在這一波創業潮中生根,如張朝陽的在中國複製雅虎,推出中文網頁目錄搜索的軟體,名叫「搜狐」;丁磊基於網民們應有自己的信箱,於是在廣州創辦網易公司;王志東成立的四通利方網站,並收購北美網站華淵資訊網,網站更名為「新浪網」。
此外,1998年,馬化騰成立了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1999年,馬雲在經歷兩次創業失敗後,確定要成立1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名稱就叫阿里巴巴。
儘管經歷了2000年網路泡沫的慘烈潰敗,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伐並未減緩。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在這個時期迅速崛起,成為中國新興經濟的代表。
而2014年至今的大眾創業,意示著中國新時代的個體崛起。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而一波新的創業浪潮也正在興起。
這波創業潮涵蓋各個階層,年齡分布較廣,1985~1990年以後出生的創業者更多。而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也首度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雙引擎之一。
報導指出,據多名私募人士表示,早在2011~2013年,他們就注意到,這一波已開始的新興創業潮,早就暗潮洶湧。(工商時報)
原文: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1000250-260209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