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本報系資料照片)
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本報系資料照片)
在大陸互聯網界有一句很具諷刺性的流行語:羊毛出在牛身上,然後由豬買單。這句話主要在揶揄大陸創投傻B般的撒錢方式及互聯網業者的免費模式,大陸互聯網創業者在拿到創投的錢之後,總會以免費的模式去燒錢,然後使勁刷流量、融資再融資,就只為了有朝一日能夠IPO或者被BAT買下,我喜歡把這叫做搏命式創業法,但這絕不是真正創業者該走的正確途徑,而且這種賭一把、比命長的創業模式,往往結果就是死在半路上的遠比熬到最後的多得多。

台灣觀點
當我聽見大陸獵豹移動的傅盛以台灣年輕人問他:「免費的互聯網怎麼掙錢?」來諷刺台灣互聯網創業思維落後,還大剌剌的表示,在大陸免費模式理所當然時,我覺得這真是一個令人作嘔的說法,因為他沒說出口的是,傻B的創投不會永遠傻,免費更只能是獲取利潤的一個過程。只靠免費模式其實是不能持續的,互聯網是服務於商業模式的,只要是企業,最終就必定還是要有利潤才能生存。今天,大陸已經開始竭盡全力推動所謂「互聯網+」來擺脫互聯網不掙錢的窘境。
APP創業環境時不我予
大陸兩會之後最夯的話題就是「互聯網+」,無獨有偶,台灣也興起了一股互聯網創業熱潮,從政府到業界,人人都想在互聯網創業中有所參與,於是乎各種APP創業者忙著上媒體、炒話題,好像APP就是通往互聯網創業成功的快速通道,各家創投努力擁抱互聯網,好像投資了APP才是跟得上時代的新創投,這是一個非常好笑的謬論,互聯網在創業的過程中,實際上仍然需要借鑒傳統的商業規律。而且絕對不要忽略這個規律。
前幾天,有位台灣創業者跟我談到他在帶領團隊做一個將愛打籃球的人集中在一起的APP,我告訴他你的創業方向錯了。原因在於你的目的是要為愛籃球的人提供服務,而你現在卻在竭盡全力的做APP,你應該做的是設計你為愛打球者提供哪些服務,APP只是你提供服務中的一個而不是全部。
大家要知道,不論是APP Store還是各大電子市場,用戶下載最多的幾十款應用都基本一樣,剩下的絕大多數應用都處於沉睡狀態。而據我所知,現在大家手機中裝的APP也就差不多10款左右。另外,O2O開始成為新的創業方向,APP也只是提供O2O服務的一種形式。一方面,用戶對安裝APP的新鮮感已經不再,甚至認為安裝APP是一種負擔,新進入者早已經沒有太多機會;另一方面,國外創投公司也已經不再瘋狂投資APP,這意味著創業者已經沒有很好的融資環境。第三方面,手機紅利的衰退,APP日益增高的開發成本、推廣成本也阻礙了創業者繼續前進的道路。最後,幾大開放平台開始提供的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服務提供方法,不論微信公眾號、百度直達號、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他們都提供了雲伺服器、開發工具、流量介面,使得大陸互聯網創業者的創業成本極低。這讓台灣APP創業者的前路更加艱難,若還要繼續死磕,恐怕只會白忙。
想搞創業,你肯定要有企業家、商人的洞察力,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碰。你上大陸百度,會發現「互聯網+」的搜索結果高達上億條。A股更是嚇人,互聯網概念較為集中的創業板指數本益比高達88.2倍,已經接近那斯達克泡沫頂點水準。還有一個信號也顯現出「互聯網+」的泡沫。那就是在投資界,開始出現冬天即將到來的言論。據我知道,2014年在大陸拿到A輪融資的互聯網企業有800多家,拿到B輪融資的有200多家,這一千多家企業中會有很大一個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輪。假設2015年還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輪,這意味著90%的創業者可能需要直面C輪死的可能。這說明,在天使輪、A輪中的泡沫有多嚴重。
立足傳統槓桿互聯網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浮誇風,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家對互聯網的作用過分誇大了。無論是之前的互聯網思維,還是現在的「互聯網+」,都是強調互聯網在對傳統行業改造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然而,我們如果仔細剖析一下所謂的互聯網精髓,發現和傳統的思維模式並沒有根本的不同。例如所謂的用戶參與,和很多企業所強調的以客為尊並無不同。小米的讓用戶參與和諾基亞的以人為本說得也是同樣的東西,那為什麼小米成功了而諾基亞失敗了,可能是因為互聯網行業的人們掌握了輿論傳播工具,也可能是因為傳統行業的人們覺得互聯網神秘,總之互聯網的很多普通的做法被神話了。
例如,互聯網被等同於免費或者不賺錢,事實卻是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這邊不賺錢但是那邊賺錢。又如,小米這樣的互聯網曾經備受追捧,大家誤認為可以沒有任何積澱就快速爆紅,但事實卻是小米前幾年的張揚,但這幾年卻已經開始被迫還債,不得不在技術研發、品質管制、供應鏈控制等傳統方面補課。
換句話說,傳統依然很重要。尤其全民皆觸網,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各個行業的標準配備時,互聯網已經難以成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反而傳統的東西才能成為競爭的門檻。就像20年前會上網是核心競爭力,但現在人人會上網的情況下,要比較的反而是你真正差異化的固有東西。所以,「互聯網+」的核心並不在於互聯網,而是在於背後的「+」 。互聯網正在加速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這個融合。只有結合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各自優勢,才能激發出各自的力量,從而迸發出新的業態和新的創新。任何行業、任何企業,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都沒有捷徑可言,只有腳踏實地、持續努力這一條路可走。
可憐台灣畫虎不成反類犬
如今,台灣突然興起了一股移動APP創業風潮,可是我懷疑能夠長久生存下來的APP又有多少?看著笨蛋如昔的台灣官僚嘴臉,面對著自我興奮的台灣APP開發,還有互聯網創業中容易被同化、被淘汰的殘忍市場規則,台灣創業者除非能做出更細化、更持續化的運營APP產品,否則真是前途堪憂。而一旦面對困境,怎樣維持和運營?對於台灣創業者來說恐怕更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由於看到了手機移動終端的發展前景,許多台灣投資人一窩蜂的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APP領域,可是,又因為許多APP開發者在創業前並沒有做好詳細的定位、規畫,以至於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便難以維繫,我真害怕台灣這種莫名一窩蜂的互聯網APP熱,到頭來又是一場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鬧劇。最後受傷害的是這一代年輕有熱情的台灣互聯網創業者。

原文: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6000728-260301

延伸閱讀
文章分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