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創業學習的行列~

最新消息

創業菁英班創業私塾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技術提供:Blogger.

Blog Archive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難得回台灣,27日與年輕創業者交流。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問及他對新政府「亞洲矽谷」的看法,陳士駿以他對矽谷生態體系的了解,回應指出,「政府最大的貢獻是不要貢獻!不要擋在創業者前進的路上。」至於要如何創造出創業的好地方呢?他說,「創業者在創立公司時,政府要盡可能縮短中間的流程、清除中間會有的障礙。」
以下整理自他的演講內容:
在我搬到矽谷之後,看到矽谷有好多新創公司,跟我長大的芝加哥很不一樣,當你走進矽谷星巴克裡,你排隊時、周圍的每個人可能都是新創公司的執行長、技術長。矽谷鼓勵你不怕失敗,他們如何用新想法來創業,真的是很不一樣的環境。我這次回台北分享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把在矽谷看到的創意和冒險精神帶來台北。
我在台灣出生,八歲時搬去美國,1999年搬去灣區加入Paypal,那是在2000年達康泡沫的前一年,當時有很好的機會,Paypal被ebay收購,2005年我在Facebook工作三個月,後來再創立YouTube。在Google收購YouTube之後,我又跟另一個YouTube共同創辦人一起創辦AVOS Systems。最後在2015年11月回到Google Ventures工作,2016年再創立新的公司Nom。
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
(圖說: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此次帶家人回台灣三週,學中文,認識台灣文化。圖左為科技部長楊弘敦。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芝加哥市長也想複製矽谷,芝加哥市長問我說,「為什麼你們這些人不在芝加哥創立公司,要飛去矽谷創業呢?」
台灣有楊致遠、李開復,有很多成功的公司是台灣美國人所創立的,回到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們不在台灣創業,而要在矽谷創業呢?
矽谷真的打開了我的眼界,有很多活力和有創意的人,搬到矽谷去,是我人生最大的決定,改變了我的人生。很多人到矽谷去,待了5到10年一直創業,很多人失敗很多次,還是一直嘗試創造新東西。最大的改變是,你如果看矽谷人的履歷,通常待在一家公司2到3年,其他地方的工作者可能在同一個公司工作25年,而且還很自豪,但在矽谷很少見。

矽谷有創業生態系

矽谷有很多特別的地方,這不只是工程師或創業者而已,而是它有整個生態體系,像是很容易得到募資,在沙丘路(Sand Hill Road)的一條街上,一天就可以見4至5個創投,得到的資源是很不同的。另外,矽谷也比其他地方容易雇到好的工程師,不只是工程師,還包括技術長、財務長等等,你必須飛到世界各地去找的有經驗的人才,全都集中在這裡。
談到大公司併購,當我們賣掉YouTube時,我們跟Yahoo的楊致遠談一次、跟Google談兩次,最後決定賣掉公司,全都發生在一個週末、五天內的時間,周一就跟華爾街發布。如果你不住在矽谷,無法這麼快完成,至少要花三到五週的時間。這些事情加起來放進舊金山的灣區,促成了整個生態體系,你沒辦法在其他地方找到。
紐約也有好的工程師和有很好的銀行系統,為什麼紐約無法變成矽谷?再加上灣區天氣很好,也是很好的工作地點,所以很多工程師會在灣區找工作,加拿大和芝加哥也開始出現很多新創公司,所以台灣、台北也要找到自己跟矽谷不同的地方。

台灣必須先出現典範新創

如果台灣還沒有矽谷這樣的生態體系,第一步一定是很難的!1999年時我到矽谷,當時Netscape、Yahoo、Google已經存在了,但Google還沒有那麼流行。如果有一、兩個公司可以展示可能在這樣的環境和生態體系創造出成功的新創公司的話,會比較容易創立公司、開始找得到有經驗的工程師、創投對投資新創也會比較有信心,未來將會有好幾倍的獲利。

給政府的建議1:清除創業過程中的障礙

我想有政府兩種方式可以幫忙,第一個建議是,把創業想成是跑步一樣,一圈一圈的有起點和終點。假設第一圈的起點是創業者在腦中湧現想法開始,終點則是他們把想法變成具體的產品。第二圈的起點則是募資,最後併購或是上市就算是終點。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創業者在創立公司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每個環節,盡可能縮短這中間的流程、清除這中間會有的障礙。
要在美國成立公司很容易,為了要在矽谷得到投資,很多人會建立特拉華州公司(Delaware Company,註1),那裡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稅很清楚。不管想募天使資金或A輪融資,有很多網站可以找到更多天投資人,也有網站可以談你的想法、也可以展示你的產品,我覺得這非常有效,因為你只是在網站上分享你的想法,就會得到更多新想法的回饋。在矽谷要募得B、C輪募資是很容易的,也就很容易創立新公司。

給政府的建議2:不要擋在創業者前進的路上

第二個建議是,政府最大的貢獻是不要貢獻!最重要的是,政府不要擋在創業者前進的路上。
加州灣區在美國的稅最高,但還是有很多新創在加州設立公司,因為設立公司真的太容易了。即使是YouTube在10年前也一樣,YouTube第一年時,五月發布產品,11月就拿到第一輪資金,不到一年的時間,又募得B輪資金,接著把YouTube賣給Google。從註冊網站開始、得到兩輪資金,直到被收購,一切都發生得很快。如果你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做到這些事的話,就會是創業很好的地方。
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
(圖說: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與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安盛生醫資深研發協理趙品尊三人一起對談,聊矽谷生態系以及陳士駿的創業經驗。圖片來源:國研院提供。)
要創造一個像矽谷一樣的生態體系,與地點不一定有關。創造一個新創環境,其實是最容易的事。因為你不需要辦公室,你只需要電腦和網路,你就擁有可以做軟體產品的基礎了。
很多在矽谷的台灣人很想了解到底矽谷和其他地方的差別是什麼,才能幫忙重建一個矽谷,我不太確定到底差別是什麼,到底是政策還是天氣等因素?我覺得有一點包括所有的事。
矽谷特別的地方,而其他國家和城市很難做的是,矽谷就在史丹佛和柏克萊大學旁邊,這些創業者從小就在「失敗沒關係」的生態體系長大。很多文章都在談論到底矽谷和其他地方的差別在哪裡,很難得出一件事做為結論,像中國、以色列就創造不同的環境,他們也很成功,但是跟矽谷的方式不同。重要的是對失敗保持開放的態度,然後嘗試所有事的精神




原文: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40044


加入Aplus創業私塾LINE@好友,每天享有創業資訊!


好友人數



文章分類:

0 意見:

張貼留言